简要病史及治疗情况:小姜是国内某知名大学计算机专业的本科生,毕业后在广州从事IT业工作2年,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,升为某项目负责人,升职后仍能胜任,于去年9月,公司要求她同时负责两个项目,此时病人感工作压力大,开始失眠,且渐出现人际关系紧张,疑心重,觉同事背后讲她坏话,病人为此甚感痛苦,于是向上级交了辞职信,本以为上级会挽留她,但上级同意了她的辞职。辞职后病情进一步加重,无论在家里还是在街上都觉有人监视她,此时她爱人感到她精神有问题,于是带她到当地医院精神科就诊,医生诊断她是精神分裂症,给予奥氮平治疗,治疗2个月,病情无好转。两年里她在家什么事情都干不成,家人为了给他治病,走了很多地方。
于去年年底来到我们医院进行咨询,第一次见面,病人的家人、亲人和朋友来了很多,但病人没来。听完他们全面的详细的病情介绍,我初步认为很可能是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,但是很多症状又像是个抑郁症。为了明确诊断我们要求家人吧病人带来。3天后我与病人详谈了一个多小时候,我很大程度上认为她是抑郁症。之后我们为他进行了2个月的抗抑郁治疗,以前的敏感多疑症状完全消失,睡眠症状恢复正常。证明我们对他的诊断是正确的,不是精神分裂症是抑郁症。通过我们进一步综合治疗,目前病人已临床痊愈,我们听得出她发自内心的高兴。 一般医生们每天看几十个病人,误诊一两个病人可能不觉得怎样,但对于一个具体的被误诊的病人和他家人来说,是无端端的增加了痛苦,这种痛苦有时是致命性的。临床上也有相反的情况,精神分裂症被误诊为抑郁症,但在我们国内,主要还是抑郁症被误诊为精神分裂症,要改变这种现状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。